手机端
상단여백
首页 旅游/美食
济州立春祭
  • 作者 : 王艳
  • 发布时间 2011.02.18 22:34
  • 评论 0

   
▲ 济州的立春祭图片提供:济州道政府
      “一年之计在于春”,腊尽春来,雪化冰销;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春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春天总是意味着希望,意味着温暖,意味着生机和活力。可是,能够将春的色,春的味,春的韵致和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则要非济州莫属。这不光是因为济州岛是韩国最早迎来春天的地方,更是由于每年立春的时候,这里都要举行特有的盛大迎春仪式——耽罗国(济州,古称耽罗)立春祭。

      济州的春天就在这热热闹闹的立春祭祀大典中拉开序幕。
      说到立春祭祀,不能不提到济州特有的“新旧间”搬家风俗。“新旧间”,即新旧岁官交承期间,从大寒后的第5天开始到立春前3天为止。据说,这是掌管济州的神灵们结束了一年的任务要返回天上向玉皇大帝报告而新的神灵尚未赴任的空闲时间,济州人会在这7天里搬家、整修房子、打扫卫生等等。而紧接其后的就是这迎春祭祀大典。

      耽罗国立春祭是立春之日为祈求来年农耕丰饶而举行的一种祭祀典礼。自耽罗时代便已有之,最早的记录见于李源祚(时任济州防御使)所著《耽罗录》里的《立春日捻韵》:“二十四日立春,户长具官服执耒耟以木为牛,两儿妓左右执扇,谓之退牛。群巫击鼓前导,先自客舍,次入营庭,作耕田样,其日自本府设饌以馈,是耽罗王籍田遗俗云。”

      现在,祭祀庆典每年都要举行,它将巫术与游乐融为一体,成为独具济州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祭祀庆典活动一般为期两天,于立春的前一天晚上在市政府广场举行祭祀典礼。用木头和草扎成的牛作为农耕社会的象征,自然也就成了祭祀活动的主角。人们借助木牛来祈愿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家给人足。祭祀之后,人们把木牛牵到原来的济州牧官衙址——观德亭,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全民同乐。

      第二天也就是立春当日,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拉开帷幕,你可以欣赏到由40多个代表队700多人参加演出的面具舞、说唱、伽倻琴、散调等韩国传统艺术。此外,各种传统民俗活动也随之举行,比如,做小木牛、韩纸工艺、写家训、看新年运气等。人们还会把对家人、朋友的祝福或新年的祈愿写到卡片上,然后挂到木牛上,济州人相信只要把心愿挂到木牛上,你的愿望就会实现。那些飘舞在风中的纸片,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在这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传递着一份份爱与温馨。

      由于今年的立春几乎与春节重合,所以将立春祭延期到了2月11号到12号。新春伊始,许个心愿,让木牛带给你好运吧!

      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热闹的祭祀大典,心中总会隐隐有些酸涩。实际上,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在3000年前的周朝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主管农事的春神叫芒神,也叫句(gōu)芒。据文献记载,立春前三日,周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后来,宋代的《梦粱录》、清代的《燕京岁时记》都有相关记载。《燕京岁时记》中说:“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打春也叫“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浙江地区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 济州的立春祭图片提供:济州道政府

      济州用木牛进行立春祭,显然是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仔细探究,济州这些春季的民俗处处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身影。小年腊月二十三的送灶,不也是因为灶王爷要上天汇报人间的事务吗?中国皇历上腊月到立春之间适宜迁徙、动土的日子也非常多,这些都和济州新旧间搬家的风俗有一定的联系;浙江衢州有一座国内仅存的春神殿——梧桐祖殿,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立春祭祀”。它和济州的立春祭一脉相承,都是东亚农耕文明的体现,而祭天祀地更是儒家文明的重要组成要素。

      可是,作为东亚古代文明源头的中国,很多传统的民俗和文化却湮没于上世纪开始的无数文化和社会革命中。儒家文化作为腐朽文化的代表成为新文化运动斗争的矛头;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传统的官方祭祀也随之式微。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在毁灭大量文物古迹的同时更将传统的民间文化简单粗暴地看作封建迷信活动而一概禁止。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和片面的物质追求,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比如,具有重要民俗文化价值的巫俗在今天的华夏大地已经鲜见,实在令人扼腕。“礼失求诸野”,在今天的韩国,我们却可以发现很多诸如立春祭这样似曾相识的传统民俗,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漫步在济州民俗博物馆,看到济州人把传统的草屋、猪圈、独木舟和粗陋的农具以及生活、生产场景原汁原味地整理、保存、再现出来,我在心里一遍一遍地默念着“敝帚自珍”这个词。中华文化固然博大精神,可是如果子孙视之不甚惜,弃之如敝屣,则总有一天,将抛掷净尽。反躬自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珍惜自己的文化,只有真正了解和承继这些文化,才有权力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王艳济州岛教育厅特聘汉语教师)



 

王艳  contributor@jejuchina.net

<© 济州周刊(http://www.jejuchina.net),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发行>

icon相关报道 icon立春祭
icon热门新闻
评论 0
查看全部
没有帖子。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