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的海岸线绵延曲折,风光旖旎。沿着海岸道路驱车而行,或者踏着木栈道漫步,岸边的玄武岩怪石嶙峋、恍如鬼斧神工;澄澈的海水波光粼粼,摇曳出深蓝浅绿的不同层次,异彩纷呈;水岸相接处,碎玉乱雪般的浪花,又宛若给黑色的海岸献上了一条洁白的哈达……当你为之赞叹不已或者沉浸其中时,偶然的侧目一瞥,附近矗立的一座圆锥形或梯形的石塔就会闯入你的视线,那,就是济州海岸的守望者——“灯台”——济州特有的原始灯塔。
上世纪初,这种样式粗朴的石砌建筑广泛分布在济州大小渔港的码头附近。鱿鱼、鲭鱼、刀鱼、鳀鱼鱼讯时节,每当夜幕降临,一叶叶扁舟陆续出航,渔村的灯台也就相继点亮。在风涛里谋生的人们守着这盏灯火作业,直到晨曦初现。返航的时候,灯台的油灯或松明散发的脆弱的光,指引着回家的航路,警示着暗礁的位置,也守护着济州渔民对平安的念想。所以,在当地的方言里,灯台也被叫做“守望台”、“长明灯”。灯台在济州人的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人们集资修建,集体管理,往往出海的渔民轮番值班,甚至有的村庄每位渔民要捐献一条鱼卖掉,作为维护和修缮灯台的集体款项使用。只有里长或者村里的长老才有资格主管灯台的事务。灯台,已经成为了村落的标志。
▲ 旧岩里灯台 图片提供:王天泉 |
根据我的现场调查与采访,过去灯台所用的燃料也富有渔村特色。灯台的火光在风雨中都不能熄灭,所以多采用松明和油料。在物质资料匮乏的时代,济州人是很难用上煤油的,因此鱼油灯就被广泛使用。特别是有毒的河豚鱼,尽管无法食用,但肝脏富含油脂,极其适合提炼鱼油,所以在西归浦和济州的渔村里被广泛使用。此外,鲨鱼的肝脏和鲭鱼等也被用来制作灯台使用的鱼油。但是,油灯发出的光芒毕竟微弱,随着电力在上世纪60、70年代逐步覆盖济州全境,加之渔船通信导航设备的逐步现代化,原始的灯台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到上世纪末,济州残存的灯台或灯台地基只剩下了不到20个。
所幸,对传统文化敝帚自珍的济州人很快就认识到了灯台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民俗价值——透过灯台的使用和管理,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过去渔民的捕捞方式、渔获种类、生产力水平,也可以考察渔村共同体的组织方式;灯台的材料、建筑形式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等等。所以,现在济州文化院和当地的民间组织以及有关村落开始着手复原或维护这些传统的灯台,相关的研究论文也越来越多。
今天,这些矗立在美丽济州海岸的灯台,虽然已经失去了导航的功用,但是他们仍然默默守护着脚下的这片土地,这些人们,守护着属于它的历史岁月。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前半叶:在济州山巅海角的一隅,在夜幕低垂、暮霭沉沉的时分,简陋的灯台燃烧的火光有如点点萤火飞跃于漆黑的海面,和陆地村落里的万家灯火,共同交织出一幅莹莹煌煌的美丽画面,守望着济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王天泉 tianquan29@126.com
<© 济州周刊(http://www.jejuchina.net),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