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咦——呼咦——”,如口哨般响亮的换气声,唤醒了济州岛。湛蓝的大海,朱黄色的腰舟,海面上浮浮沉沉的黑色身影,这便是济州的象征——海女。
“危乎採鰒女
臨海裸身投
憐彼生涯苦
仁人忍下喉”
——李礼延《耽罗八咏——采鰒》
▲ 图片提供:Douglas MacDonald (Flickr.com/photos/dmacs_photos) |
海女们将生命系于生死之间,不凭借任何机械设备只身潜入水中捞取鲍鱼、海螺等海产品,其危险与艰辛可想而知。难怪曾做过济州牧使的奇虔看到在刺骨的寒风中潜入海中捞取鲍鱼的海女后,便决定平生不再吃鲍鱼。海女中水平最高的上军海女可以屏住呼吸2分钟,潜入水下22米深的地方。长时间的屏气之后,浮到海面时,海女要急促地呼出憋住的这一口长气,往往会发出响亮的“呼咦——呼咦”声。听到这极度忍耐之后的凄厉的生命之音,每一个人都会对海女肃然起敬。
济州海女不仅是济州的象征,更是海洋的开拓者。为了生存和希望,海女们的足迹跨越了遥远而陌生的大海。日本、中国、甚至更遥远的俄罗斯,都留下过济州海女的身影。不论严冬酷暑,她们一个月的大半时间都要在海中作业。在今天的韩国,只有济州的女性还从事潜水这一职业,济州海女坚强的生存意志已经成为了济州文化的代表。为了祈愿一年的丰饶,海女们每年二月都要举行隆重的灵灯祭。她们把小米撒入海中,祈求神灵在保佑她们安全的同时,能够多多收获鲍鱼、海螺等海产。海女们的信仰、民俗、民谣以及共同体生活形成了独特的海女文化。2012年9月8-9号,第五届济州海女节将在海女博物馆举行。济州的海女文化正在逐步走向世界。作为海女发祥地的济州正与日本携手,为将海女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
发达的现代社会,海女在逐渐减少。现在济州共有4950名海女,只占80年代初(约25,000名)的1/5,而其中70岁以上的海女就有2164名。海女正面临高龄化危机,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再过十年、二十年后,海女将渐渐消失,海女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笔者有几位朋友是从海女学校毕业的,但为什么不从事这项职业呢?对于我的这个疑问,她们讲了几个理由:首先,与大海博生活的海女们完全靠潜水作业的收获来生存,缺少工薪族那种旱涝保收的稳定收入,其艰辛难以想象。这一点和某些中国媒体想当然地介绍海女收入非常丰厚是有根本区别的。其次,海女职业常常让她们疾病缠身,尽管当地政府做了一些补助,海女的常规医疗可以免费,但是海女的职业病往往是顽疾,治疗费用高昂,这部分主要还是由海女自己来承担。最后,作为海女文化特征之一的共同体制度也限制新海女的加入。一个从海女学校毕业,具备了从事海女职业技能的新人,如果不能得到海女集体中所有人的共同认可,就不能加入这个集体。难怪我的这几位朋友无法从事这一职业呢。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里坚守住传统文化似乎是一个永远的悖论,然而人类社会的历史轨迹又始终是在这样的悖论里蹒跚前行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往昔的缅怀。济州的海女也许终将成为历史的记忆,但是她们坚忍奋斗的意志和对海洋的热爱与眷恋将永远为人们尊敬和铭记,这样的品质和精神不独属于济州也属于全人类!
王艳 tqyte@naver.com
<© 济州周刊(http://www.jejuchina.net),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