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提供:Wanda Wynn |
众所周知,海女这个职业正在消失。
大约两百年前,海女潜入水里,在海底捕捞后,再回到岸上,维持着全家的生计。在儒教社会,她们是“女家长”,她们展示并代表了济州的力量、勇气和适应能力。
济州道政府制作的《济州神话和历史》一书中记载着:在二十世纪初的日治时期,海女是象征自由的战士。她们曾自发组织了大约240次示威运动,以此来反对压迫者。上世纪五十年代,有30000名注册在案的海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们创造了济州岛50%的收入。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济州岛开始转型,变成我们现在所居住的环境,即一个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岛屿。随之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政府的财政投入、外国资本的流入,以及逐渐减少的海女需求。
济州岛现有2500名海女,是十年前的一半,而且她们大部分超过了50岁。同时,海女这份职业的性质也正在发生着转变——成为“传奇的诞生”。也因为她们的数量正在减少,很多媒体,包括本刊,都抱着对于传统文化的敬畏和伤感之情报道过这个慢慢消失的文化载体。
近年来,济州道政府开始积极促进海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希望以此来延缓海女职业的消失。这不得不让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什么人将成为海女?为什么不让她们成为变迁的济州岛历史中的一个骄傲的来源呢?
▲ 图片提供:Wanda Wynn |
坐落在翰林邑的海女学校是保护海女职业的幕后主要驱动力之一。据校长林明浩(音译)介绍,这所学校有三大教学目标:传承海女文化;使海女成为济州的“吉祥物”;吸引海内外游客。采访时,我对他的肺腑之言印象深刻——“我个人希望海女是济州岛的一种存在”。
海女学校的建立,源于之前道政府提出的“要求济州岛内每个村庄给出一个旅游创意”。当时,翰林村提交了“海女体验计划”。2007年,翰林村的“旅游创意”成为了“特别项目”的第一名。
林校长解释说:“海女体验为游客提供了和海女一起下海的机会。他们将收获贝类、章鱼等海洋动物。每人花费两万韩元。”
“直接体验海女的工作和生活将为人们带来更多新奇的感受,”他强调说,“我不会,也从来不把海女们看作娱乐演员,而是带有一种敬畏之情和她们在一起,我们要让游客感受到海女文化的深沉。”海女体验项目成立后,“就产生了短期海女体验和长期海女学校相结合的运营方式。”林校长说。
从学校建立至今,共有135名学生,毕业生达到103名,但只有4名做了兼职海女。第一届毕业生文英淑(音译)说:“我住在翰林,我想体验大海,我的邻居们很多都是海女,我希望能和她们产生互动。海女学校能让我和我的邻居们打成一片。”
林校长向我们谈到一个事实:海女学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更多的海女来替补那些老去的或退休的海女。他说:“从宏观上看,海女并没有存在的必要,除非文化和旅游层面上的动力促使她们存在。”这个曾经可以产生经济收益的职业到如今不再有过去的辉煌,同时济州岛的城市化为女性们创造了更多选择。
海女学校每一届的学生由济州人、韩国其他城市的人和外国人组成。大部分毕业生并没有选择海女作为他们的职业,而学校也并没有意向去训练新的海女进行海底捕捞。海女学校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年轻一代学习了海女的技能,把单一的职业转变为一种技能,从而维持海女文化传统和济州海女的荣誉。
虽然海女职业正在消失,但是海女对于这座岛的贡献却一直凝聚着济州人民的心。济州海女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而如果她们想保持住这个职业在过去辛勤劳动中所获得的尊敬和荣誉,她们必须也不会允许它变成一个用来赚钱的东西。文英淑说:“海女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海女和海女之间才能推心置腹。”
海女在这片小岛上塑造了一个光环,这个光环仅仅增加了她们的神秘感和传说的品质。而这个令人骄傲的传统文化能否变成济州岛在市场竞争中的另一大亮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编译:黄锐)
Darryl Coote editor@jejuchina.net
<© 济州周刊(http://www.jejuchina.net),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