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상단여백
首页 文化/艺术
唯一的崔溥,唯一的《漂海录》
  • 作者 : 陈美宁
  • 发布时间 2015.08.11 15:03
  • 评论 0

《漂海录》由朝鲜时代名儒崔溥所著,记录了1488年自己及侍从一行43人从济州前海漂流,历经生死磨难,漂流到中国之后,终于死里逃生,安全返回的整个过程。

   
▲ 崔溥丧服 图片提供:国立济州博物馆

这位有些迂腐的朝鲜儒生的故事从1488年正月30日开始,当时在济州任职的35岁的崔溥上任仅两个月便听闻家奴前来报丧,父亲去世了。心急如焚的崔溥决定立马启程回乡服丧。出发当天,20余人前来送别,其中有人劝阻崔溥说:“我们自小生长于海岛,对于海上情况很是熟悉。如今汉拿山阴雨不调,过不久肯定会起风,现在万万不可乘船出海啊。”尽管如此,崔溥一行人最终还是在百般斟酌中出了海。

结果崔溥他们当晚便遭遇风雨,船被风浪带出停泊歇息的地方,漂流出深海。第二天早上,更是狂风暴雨,冰雹雨点夹杂而下,掀起惊涛骇浪,船帆座席都被风浪冲破。等到中午稍微放晴时,船已经随着东风漂进了空无一物的无涯之海,所有人骤时茫然失措。崔溥此时早已身体僵硬躺在了船内,只吩咐手下快点修补进水的船体。但军人们却佯装不闻,一动不动,嘟囔着说:“横竖一死,与其辛辛苦苦赴死,还不如躺下舒舒服服等死。”

崔溥了解清楚情况之后,便聚集大家说:“我第一次遭遇父母大丧,情不能禁,因此片刻不愿多留。虽然有人劝阻,但是身为人子,怎么可以犹豫滞留?如今你们被困海中,都是因为我。但是即使被逼进绝路,求生是人的本能,又怎么会毫无求生之心呢?如果船已经破碎不堪,那无话可说。但是现在船身依然坚固,如果有幸风浪平息,漂流到其他地方,还有生存下去的机会。你们家中有父母妻儿,他们都盼望着你们平安归家,你们不顾念他们,不爱惜自身。因对我怨恨而自暴自弃,将自己置于死地,实在糊涂得很啊。”于是,众人幡然醒悟,再无异心,尽心尽力修补船体,应对危难。

此后,崔溥一行人多次进入濒死之境。遇见大鲸时,迷信的手下们全都赶紧往大海扔自己的行李,以此敬奉海神,崔溥却坚持所学儒学,拒不参加;以为必死无疑时,崔溥跪于甲板,向上天忏悔;船内进水没至膝盖,他用棉布把自己绑在船上,只求死后尸首不与船分离……所幸漂流10天,他们屡次从死地逃脱,到最后,船上众人已经是饥渴交加,力气全失,不知身之所在。

第十天,停靠一大岛,偶遇两艘中国船只,得知已经进入中国宁波府界,全船大喜。不料对方却是海盗,当天夜晚,崔溥一行被搜刮干净船上粮食、财物,拖至大海。身穿湿冷之衣,无果腹之食,风帆已破,舟楫被贼人投入水中,他们只觉得万念俱灰。再次被迫漂流,船上的手下都认为这是由于船上唯一没有敬奉海神的崔溥的过错,责怪崔溥太过迂腐。

又漂流了4天,他们再次靠岸,岸边有6艘船只停泊,从山上峙立的烽火台他们知道又到了中国地界,大喜过望的他们这次变得格外谨慎小心。于是有手下劝崔溥脱下丧服,换上官装,以此吓退心怀叵测的贼人。崔溥却认为,脱下丧服便是解除服丧,虚张声势是欺骗,责怪手下让他做不孝不义之事。手下劝他,紧要关头保命要紧,先退一步,取得生路后再恪守礼节服丧也不损孝义。崔溥说:“假若遇到的还是贼船,尚且还好,如果不是,肯定会觉得奇怪,驱赶我们的。到时候到了官府,要怎么解释?言行只要有一点不端正,必惹人起疑心,还是规规矩矩依照礼节行动为好。”

当天夜晚,岸上船只为他们送来粮食和水。第二天早上,崔溥一行人舍船上岸。其余六船的人围上来,询问他们是否有财物,但面对他们的问路,却回答语焉不详,前后矛盾。还争相进入崔溥他们的船,检查有没有漏网之鱼。最后,他们让崔溥他们乘坐他们的船,与他们一同出发。

对此,手下安义等人主张上他们的船,与他们一道。而李桢则认为应该击杀他们中的一个人,让他们知难而退。崔溥说:“你们的想法都欠妥。那群人说话不可信,而且十分贪婪。贸然跟他们走,如果他们是海贼,我们肯定会被送到无人之岛杀人灭口。如果击杀他们的话,他们肯定会掩盖原本所为,诬蔑我们为抢家劫舍的盗贼。到时候中国边境起了骚乱,错当我们为海贼。加上语言不通,难以辨明,肯定会被讨伐的。所以,你们的计策都是自取死路啊。”于是先使缓兵之计,乘其不备率领大家下船,冒着大雨穿越丛林,冒险逃跑。

在逃跑的路上,崔溥还不忘交代说:“朝鲜本是礼义之国,虽然现在甚为窘迫,但也应保持礼节,使当地人了解我国礼仪。每到一个地方,陪吏等向我跪拜,军人等向陪吏跪拜。到达村落或城市,有围观人群的话,也一定要作揖行礼,不能唐突。”

事后验证了崔溥当时弃船上岸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倭寇为患,人心惶惶,当地政府为了积累政绩,一旦发现外国船只,先向上报剿贼功绩,后困杀外来船只于海上是惯有做法。当时官府已经发现崔溥他们的行迹,正准备发兵围讨,因此,崔溥一行自行弃船并走到人多的集市,示以礼仪,刚好逃过一劫。

自此,崔溥一行人便结束了海上漂流,开始了中国之旅,游历了当时全世界最富庶的江南和政治中心燕京。崔溥因此成为第一位游完京杭大运河全程的外国人。在燕京受到皇帝的赏赐之后,崔溥回到了朝鲜,应王命推迟服孝,用8天时间整理这段时间的记录,著成《漂海录》的原版《中朝闻见日记》。但崔溥的官运却没有因此青云直上,因为孝期之内的种种破格之事引起非议。在新王即位后,最终丧命于一次文士运动。

   
▲ 京杭道理图 图片提供:国立济州博物馆

许多人信命。纵观崔溥一生更是如此,若不是命运使然,谁能想象如此跌宕起伏的一生?

回想人生轨迹时,总觉得人生是一艘小船在滔滔巨江中,被水流推着走,毫无预料地到达一个又一个的岔口。每一个记忆深刻的转舵如今看来都像顺应水流做出的抉择,于是乎不经意间,生活漂流至此。当初扬帆起航的年少鲜明却遥远。过去的每个抉择,非要说都是计划周全的选择,倒不如说那一刻的偶然中我们相信那是周全。生活究竟说不清楚是自己选择,还是命中注定。

意气风发之时,当然是乘风破浪的雄心当头,相信人定胜天,但若是贫困潦倒之境,或许就该苦笑造化弄人了吧。但更多的时候,世界因果错综复杂,相互勾连,崔溥因孝出海,却流至濒死绝境;几乎放弃,却又绝境逢生;受尽赏赐,衣锦还乡,却又备受质疑;最后著作未能出版,意外逝世;却不料后人出书,流芳百世。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因此,我们信奉随遇而安,把这一系列无法预测的连环效应称为命运。

但无法预测的命运却不能作为我们胡乱选择的借口,反过来,正是作出了顺应心意的选择,才能获得随遇而安的淡然心态。生活还在继续,接下来一个又一个的岔路口,应该如何做出选择,似乎是每个人从生到死都在苦恼的问题。

崔溥和我们一样,但又似乎和我们不同。《漂海录》研究大家——韩国高丽大学的朴元熇教授以及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的葛振傢先生主讲的“崔溥《漂海录》之中韩文化历史价值”特别说明会上,葛振傢先生开场便说,“《漂海录》是一部关于生与死、公与私、忠与孝、情与义、利他与利己、人格与国格等重大人生问题的一部著作。”

 

   
▲ 高丽大学收藏的《漂海录》 图片提供:国立济州博物馆

突然遭遇父丧,意外漂流出海,限时被护送上京,崔溥的一生似乎不曾在自己的手中。但充满未知的情况下,前进;一次又一次陷入绝望的情况下,坚持;在困绝潦倒的情况下,坚守节操……或许有人觉得这个书生迂腐得可爱,但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崔溥在天定的命运上重重刻下自己色彩的一笔。因此,从古至今,只有一个崔溥。也因此,以朝鲜儒生崔溥视角记述的《漂海录》才如此独一无二、趣味横生。

 

我们不会知道人生最正确的选择是什么,但我们最终活出来的都是自己的人生。


 

陈美宁  editor@jejuchina.net

<© 济州周刊(http://www.jejuchina.net),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复制发行>

icon热门新闻
评论 0
查看全部
没有帖子。
Back to Top